close
徐小波先生專欄 財訊2006 年10 月號
科技農業是黃金產業
針對農產品登陸,台灣內部爭論許久,也很快被轉變成政治上的議題,這樣
做其實很可惜。在我看來,如何讓台灣的農業能夠產業化經營,值得大家好好坐
下來談,如果台灣農產品能建立國際品牌,提高附加價值,未來不光是銷往大陸,
出口到全世界都可以。
長期以來,台灣將產業政策區分成農業、工業、商業三大主軸,不同業別有
不同的政策及法令,且差距很大,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領域受到許多政策及法令
的獎勵,服務業則相對缺乏獎勵,至於農業政策,政府過去的角色也僅限於提供
農業技術以及輔助農民。
國內新的產業政策應該打破農業、工業、商業的藩籬,現行法令的偏頗,在
於所有的政策法令還在鼓勵「工業」領域中的製造業,這已經不是附加價值最高
的產業,附加價值高的一定是服務業,很矛盾的是政府至今還在鼓勵利潤低的產
業,鼓勵的目的在哪裡?當前電子產業面臨廠商互相割喉競爭,利潤微薄且產品
生命週期非常短,台灣應該同時鼓勵發展生命週期長的產業,如糧食有關的產
業,永遠有市場,由此思考的話,則逃不出農業相關的領域。
在台灣加入WTO之後,農業所面臨的全球化競爭更加嚴峻,過去政府的農
業政策定位在照顧農民,不去思考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,政府的許多補助措施使
得農業成為納稅人的負擔,這條老路顯然已經快要走到死胡同了;不僅如此,傳
統的思維中將農業技術和「生產農產品的技術」劃上等號,而由農委會主管,食
品加工業的管理則屬經濟部權責,對於該產業整體發展的概念,可說付之闕如。
如果我們能將農業加以產業化經營、思考如何讓農業科技商品化,那麼農民
不會永遠成為需要照顧的一群。新的思維應該將農業技術當作是「一種商品」,
當我們開始把農業當成一個產業時,它便不單單是選種、種植,還包括加工、推
廣發明、生物科技研究等等面向,帶進現代的科技,讓產品更好、附加價值更高,
同時增強推廣能力、以抓住市場,讓農民從中獲利,就像紅花(西餐中經常使用)、
松露、魚子醬、人蔘等等這類昂貴的農產品,都能創造極高的附加價值,回饋給
農民。
如何將農業產業化經營呢?大家出國搭飛機一定有經驗,機上的酒單上通常
會介紹不同酒品的故事,看過後讓人想像無限,這就是一種推廣策略,台灣的農
業為什麼不能玩這種遊戲?我經常拿台灣生產的芒果做例子,台灣的芒果真的很
好吃,而且不同國家、背景的人也應該都能接受甚至喜歡芒果的味道,我們何不
幫十幾種口味互異的芒果,每個品種說一個故事(telling a story),並加以品牌化
(branding),讓全世界的人吃到芒果時就想到台灣。紐西蘭推廣奇異果就是一個
值得參考的例子。
品牌建立後,我們還必須思考,台灣有能力供應全世界嗎?這牽涉到產量穩
不穩定,以及我們是否有能力善加運用農業技術商品化的經營模式,例如,我們
可以在全世界尋找適合芒果生長的地區,透過整廠輸出概念(即將核心技術保留
在國內,其餘技術則轉移到他國,並在設立芒果種植場、技術服務等方面收取權
利費用或擁有股權)、經由專利或專業申請權的授權、品牌行銷、專業技術及營
業秘密的授權、連鎖店經營模式、技術服務、委託加工等等方式,尋求高附加價
值的產業經營模式,這才是台灣農業發展的新契機。
另外,不同的行業還可以進行不同的經營策略。有一次我參觀台灣一家農
場,它不僅是個農場,更像是個工廠,因為光合作用是在廠房裡進行,不受外界
氣候的影響,我問廠家如果做整廠輸出的話,是不是會將他的核心產品--自己調
配的肥料登記專利,他說不會,因為怕被偷去。對他來說,不登記專利是對的營
業策略,因為專利法的立法精神是發明公開的,儘管保護二十年,但專利期間過
了,誰都可以加以運用,如果有一個營業秘密或智慧財產權,它的生存期間超過
二十年,是可以思考以不登記專利為策略,這和世界知名的百年飲料品牌--可口
可樂的配方,至今仍是個商業秘密並無專利保護,是同樣的道理。
可惜的是,台灣現在很少人思考大格局的事情,就像對於台灣農產品是否登
陸的議題,很快被和政治聯想在一塊,如果我們將願景拉高一點來看,台灣要玩
的,是將農業的經濟效益極大化。當向外投資變成一種趨勢時,以台灣農業發展
的經驗,如果大陸或其他國家願意為農業發展的瓶頸尋找整體解決的方案,願意
開闢台商農業試驗區,交給台商經營,台商不僅是帶進技術而已,而是主導經營
並串連起一個產業經營系統或產業鏈,例如針對台灣的芒果、新疆的哈密瓜,從
栽種規格、經銷權、海外通路拓展、行銷及融資通通連接起來,努力將一些有價
值的當地農產品變成世界級的產品。
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,十九世紀時殖民地的水果園、橡膠園都是外來人在
經營,一九六0 年代後殖民地紛紛獨立,本土意識增強後,外國人經營的產業都
被國有化;但進入二000 年後的發展,卻是每個國家都歡迎外資,這聽起來很矛
盾吧,但當前的情勢完全不一樣了,只要願意投資,各國都歡迎你,台灣為什麼
不利用這種情勢壯大?當趨勢正在改變,我們卻還固守台灣,認為對外投資就是
少一塊肉,卻沒想到對外投資我們可以多兩塊肉,台灣人主動出擊,是增加台灣
人的機會,就看政府怎麼看。
只不過我要強調,農業技術一定要有智財權的保護,否則就是抱持菩薩心腸
準備送人,嘉惠台灣農民和智財權保護之間其實沒有衝突,有智財權還是可以免
費提供台灣農民使用,但是授權到國外就可以收權利金,只是我們沒有做到這一
步。如果台灣從農產品到農業科技都有一套策略,彼此交互運用,台灣農業絕對
不是個弱勢的產業,農民也不必再倚賴政府補助了。(紀淑芳整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issinwang 的頭像
    kissinwang

    ★☆★KI-Wang 小王子的異想世界★☆★

    kissin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