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帳號請使用: http://0rz.tw/pKbph (點選右上角下一個「ECFA電視辯論會」項目換片)
目前分類:新聞與政治 (29)
- Apr 26 Mon 2010 10:44
[兔文] 兩岸經濟協議ECFA電視辯論
無帳號請使用: http://0rz.tw/pKbph (點選右上角下一個「ECFA電視辯論會」項目換片)
- Aug 24 Mon 2009 19:39
失望的力量(feat. 馬英九 改變的力量 - 我準備好了)
- Dec 15 Mon 2008 03:37
野草苺中正廟之前的照片= =
- Nov 01 Sat 2008 06:21
一會天堂一會地獄 別讓"邊緣型人格(BPD)"傷害你
- Oct 07 Tue 2008 20:37
勞工保險基金國內委託經營績效統計
- Oct 06 Mon 2008 22:17
有關食品安全等等所衍伸出的MV收集
触目惊心!生活中50种毒食品爆光
Mr. Chinese Taipei In Joke
CHANGE~改變才有機會
他,馬的毒奶粉
Time To Say Goodbye~Made In China
( `ハ´)中国製の食品を食べたら死ぬメドレー +緑 1/4
( `ハ´)中国に関わったら死ぬメドレー +毒食品 2/4
( `ハ´)中国では動物も大喜びで繁殖 +毒食品 +爆発製品 3/4
( `ハ´)死のトラップ~それは中国の日常生活~ +毒食品+殺機械+浮魚+偽施設 4/4
以上均為轉錄剪貼,並無任何政治立場,敬請欣賞,謝謝。
- Oct 03 Fri 2008 07:36
各種媒體超連接收集
a.台灣媒體 | folder | 2008/10/3 上午 07:21:40 | 0 |
b.英美媒體 | folder | 2008/10/3 上午 07:23:40 | 0 |
c.日韓媒體 | folder | 2008/10/3 上午 07:21:34 | 0 |
d.中國香港媒體 | folder | 2008/10/3 上午 07:21:50 | 0 |
e.歐洲其他國家 | folder | 2008/10/3 上午 07:24:06 | 0 |
Cuteway - Chinese Newspaper, 全球,新聞,報紙,媒體,資源.url | 203 B | 2008/10/3 上午 07:22:42 | 2 |
引用來源:http://kissinwang.ezyou.cc/ → 左邊點選後端服務 → c7.電子新聞媒體相關網址
- Sep 19 Fri 2008 02:48
什麼是次貸危機 一看就明瞭
過去在美國,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,從房子到汽車,從信用卡到電話帳單,貸款無處不在。
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,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。可是我們也知道,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。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,他們怎麼買房子呢?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,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。(次貸絕非二胎)
大約從10年前開始,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、報紙上、街頭,抑或在你的信箱裏塞滿誘人的傳單:
『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?買房吧!』
『積蓄不夠嗎?貸款吧!』
『沒有收入嗎?找阿囧貸款公司吧!』
『首次付款也付不起?我們提供零首付!』
『擔心利息太高?頭兩年我們提供3%的優惠利率!』
『每個月還是付不起?沒關係,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,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!想想看,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,到時候還怕付不起!』
『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?哎呀,你也真是太小心了,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,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,不僅白住兩年,還可能賺一筆呢!再說了,又不用你出錢,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,難道我敢貸,你還不敢借?』
在這樣的誘惑下,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。(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?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,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,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。)
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,可是錢都貸出去了,能不能收回來呢?公司的董事長--阿囧先生,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,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,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,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。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--投資銀行。
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噹噹的大哥(美林、高盛、摩根),他們每天做什麼呢?就是吃飽了閒著也是閒著,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,找來哈佛教授,找來財務工程人員,用上最新的經濟資料模型,一番金融煉丹(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)之後,弄出幾份分析報告,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,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,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,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?開玩笑,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!可是有利潤啊,那還猶豫什麼,接手吧!於是經濟學
家、財務工程人員,大學教授以資料模型、隨機模擬評估之後,重新包裝一下,就弄出了新產品--CDO(注: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,債務抵押債券),說穿了就是債券,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,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。
光這樣賣,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,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,屬於中等偏高。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(trench),發生債務危機時,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。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,總風險不變,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,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"金"舌,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,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,當然賣了個滿堂彩!
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?
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,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,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、呼風喚雨的角色,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,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!於是憑藉著關係,在世界範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,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,2006年以前,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.5%;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%,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。
這樣一來,奇妙的事情發生了,2001年末,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,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,天呀,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,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,就算沒錢還,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。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,到阿囧貸款公司,到各大投資銀行,到各個一般銀行,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,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!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,才丟給避險基金的,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,淨值拼命地漲,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,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,打算分一杯羹了。這就好像阿宅家裏有放久了的飯菜,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只討厭的小花狗,本來打算毒它一頓,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,反而還越長越壯了,阿宅這下可傻眼了,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?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!
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,他們是什麼人,手裏有1塊錢,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,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!於是他們又把手裏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,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,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。科科,當初可是簽了協議,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!!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,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外,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,就叫CDS(註:Credit Default Swap,信用違約交換)好了,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: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,那我弄個保險好了,每年從CDO裏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,白白送給保險公司,但是將來出了風險,大家一起承擔。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,不錯啊,眼下 CDO 這麼賺錢, 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,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!
避險基金想,也還可以啦,已經賺了幾年了,以後風險越來越大,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,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!於是再次皆大歡喜,Win Win Situation!CDS也跟著紅了!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:因為"聰明"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!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,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,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,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,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,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,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,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,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,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,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,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。天哪,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?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,虧到 10%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,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!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,簡直是毫不猶豫:給出 AAA 評級!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,各種退休基金、教育基金、理財產品,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。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,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,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,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。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,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淨值不虧到本金的 1% 時才不會虧錢,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。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,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,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。因為房價下跌,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,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,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,避險基金大幅虧損,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,花旗、摩根相繼發佈巨額虧損報告,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,然後股市大跌,民眾普遍虧錢,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,最終,美國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。
Credit Crunch 開啟的地獄大門,還不知道如何關上……
放眼未來,另一個恐怖的惡魔也要快成型了~~~~呵呵!!
- Sep 07 Sun 2008 07:52
市值4.7兆 Google10歲生日快樂
市值4.7兆 Google10歲生日快樂
佔7成搜尋市場 4成線上廣告 挑戰微軟
2008年09月07日蘋果日報
【張翠蘭╱綜合外電報導】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今天成立十周年,1998年的今天,史丹佛大學博士生佩吉(Larry Page)及布林(Sergey Brin),憑藉4台電腦和投資者押注的10萬美元(約318萬元台幣)支票,在加州友人的車庫成立Google。時至今日,Google成為市值1500億美元(約4.77兆元台幣)的科技巨擘,更挑戰微軟的龍頭地位,改寫了媒體、廣告和科技的定義。
- Jul 03 Thu 2008 05:48
笑話新聞: 電腦月省420元電費 交大撇步得獎
- May 15 Thu 2008 12:50
中國同意日本政府派救援人員前往災區
- Mar 19 Wed 2008 07:07
轉錄[心得] 西藏問題的省思
- Mar 16 Sun 2008 11:38
選舉日記的去投票歐!!~~寧可投廢票,也不想投給馬囧~~~請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!!!!!
很貼近我的聲音!!!
- Feb 29 Fri 2008 14:03
[轉錄]走向金融災難的12步
走向金融災難的12步 | ||
作者:英國《金融時報》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•沃爾夫(Martin Wolf) | ||
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| ||
艾倫•格林斯潘(Alan Greenspan)在《動蕩年代》(The Age of Turbulence)裡寫道:「我將告訴人們,我們面臨的不是一個泡沫而是一團泡沫——許多局部的小泡沫,它們永遠不會發展到足以威脅整體經濟健康的規模。」 這曾經是格林斯潘對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看法。可惜,他錯了。那麼這種低迷能有多嚴重呢?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應當請教一位真正的悲觀人士。我最喜歡的一位是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(New York University's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)的教授魯裡埃爾•魯比尼(Nouriel Roubini),他是RGE monitor的創始人。 最近,魯比尼教授對美國經濟的假設令人不寒而栗。但他的想法值得我們認真對待。2006年7月,他率先預測了美國的衰退*。當時,他的觀點極具爭議。如今已經不再是這樣了。現在他聲稱,「產生『災難性'金融和經濟後果的可能性不斷加大」 **。他提出,這一假設的特點是「惡性循環,即深度衰退導致金融虧損更為嚴重,反過來,不斷加劇的大規模金融虧損和金融崩潰又會令衰退更為嚴重。」
|
- Nov 29 Thu 2007 06:13
【透視中國】辛灝年:中國命運與台灣前途 12部分影片
- Nov 29 Thu 2007 05:49
謝志偉MV: 老K錢還我
- Nov 17 Sat 2007 16:26
顏清標真猛~~王朝馬漢在身邊xd
拚了!馬王聯手 力挺顏清標 | |
更新日期:2007/11/17 12:42 |
支持民眾:「顏清標當選!顏清標當選!顏清標當選!顏清標當選!馬英九當選!王金平當選!」
馬英九、王金平都來了,他們挺的是人不是國民黨,而是無黨籍的顏清標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:「顏委員跟國民黨合作無間,大家說對不對!」支持民眾:「對對對啊。」 馬英九力挺,王金平院長更賣力,王院長說這是神明媽祖的旨意。立法院長王金平:「媽祖婆交待千里眼順風耳,將阿標仔的戰旗交給我,由我來跟他授旗。」 現場1萬多人聲勢浩大,顏清標從政21年,過去黯然離開國民黨,但今天面子裡子全回來了,國民黨兩大勢力匯集支持,顏清標在台中縣沙鹿、龍井、大肚烏日、霧峰、大里六鄉鎮也匯集了人氣。 http://news.pchome.com.tw/politics/tvbs/20071117/index-20071117121954391901.html
|
- Sep 27 Thu 2007 07:26
華岡之狼楊文雄
話說目前搬到台大附近,請大家留心^______________^
姦、猥褻性侵害案,全國連續犯案次數最多的性侵罪犯「華岡之狼」楊文雄,被判刑十六年入獄後,曾七度申請假釋都被駁回。法務部昨認為他出獄後再犯可能性降低,加上將以電子監控器監控行蹤,終於同意讓他假釋。已服刑十二年多的楊文雄,最快將於兩周後出獄。
- Sep 03 Mon 2007 21:37
苦情案例 生技洋博士 失望又感慨
魏先生,擁有美國食品科學界排名第一的紐澤西州羅格斯(Rutgers)大學的食科博士學位,也是台大及羅格斯的雙碩士,回台後,在號稱最「Hot」的生技產業中卻找不到適合工作。他承認,的確成了流浪博士。
四十歲的魏博士,拿到博士後曾在美國藥廠及知名的「Nabisco」食品公司任職(即巧克力夾心餅乾Oreo的公司)。因風聞台灣要大力發展生技業,認為前景看好,於是在兩、三年前回台。
他曾先後在國內知名的、也是政院開發基金投資甚多的兩大民間生技公司擔任研發,今年初卻因公司營運問題被迫走人或被裁員,至今還在找工作。
「非常失望。」魏先生說,他在美國公司的薪水,一年光繳稅就有台幣八十萬,回台後月薪大約才十萬元,本來認為未來會更好,沒想到,台灣的生技產業才起步,太多博士進來,吃不下。
更讓人感慨的是,在美國做科學,實驗數據就是事實,但台灣,「不能講真話,老闆會受不了。」尤其政府強推生技業,反使公司領導者很政治,派系、私利問題多,大量燒錢卻進帳少,只好「砍」博士。
一些從美國回來的博士朋友們,近都失業,已有人再回美國就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