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雅瑜. 1998. 小麥大小顆粒澱粉的酵素降解特性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106.
林坤三. 1998. 根莖類澱粉顆粒對alpha-amylase感受性之探討. 食品營養學系. 靜宜大學. p. 83.
黃博偉. 1998. 蛋白質含量、乳化劑種類及冷卻時間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128.
紀如珍. 2000. 滾筒乾燥山藥粉末的復水與加工應用特性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-.
杜至善. 2001. 顆粒特性對澱粉凝膠過程黏彈性質之影響. 食品營養研究所. 靜宜大學. p. 79.
徐嫚謙. 2001. 短鏈澱粉結晶小球的特性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86.
莊志文. 2001. 低乳脂含芋類冰淇淋之開發. 食品營養學系. 靜宜大學. p. 114.
周文彬. 2002. 不同品種及栽種方式對於芋澱粉微細結構的影響. 食品營養研究所. 靜宜大學. p. 149.
周欣漪. 2002. 靈芝子實體與液態發酵生成之(1→3)-β-D-葡聚醣的差異性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-.
陳永軒. 2002. 化學誘變稻米品系之澱粉組成與物性差異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80.
廖耀銘. 2002. 加熱與乾燥加工對山藥粉末理化性質的影響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-.
林毓之. 2003. 山藥塊莖中植物類固醇之分析及其受加工之影響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88.
張毅偉. 2003. 靈芝中具β-(1→6)分支之(1→3)-β-D-聚葡萄糖的性質與檢測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176.
楊登傑. 2003. 台灣產山藥的類固醇皂素及皂配基分析與加工處理對皂素之影響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215.
潘書毓. 2003. 台灣產山藥之酚類含量及抗氧化特性與加工的影響. 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. 中國文化大學. p. 111.
蔣健興. 2003. 金線連水溶性多醣區分之組成與免疫活性分析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117.
蔡敏惠. 2003. 交鏈修飾對短鏈澱粉結晶小球特性之影響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-.
盧崇如. 2003. 基隆山藥區分物對大白鼠血糖與血脂之影響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118.
蘇涵玉. 2003. 多醣/ConA錯合作用之探討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-.
余嘉文. 2004. 同步分析山藥薯蕷皂配基與植物固醇方法之建立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78.
李儀儂. 2004. 培養條件對靈芝菌絲多醣與其(1, 3;1, 6)-b-D-聚葡萄醣生成量及性質之影響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國立臺灣大學. p. 102.
阮昌庭. 2004. 臺灣金線連水溶性多醣分子結構特徵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82.
林怡朱. 2004. 靈芝不同生長階段液態培養菌絲與子實體之水溶性多醣特性. 園藝學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96.
許俐菱. 2004. 以豆科為基質之靈芝液態培養物之水溶性多醣特徵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105.
楊俐穎. 2004. 巴西洋菇水溶性多醣之特徵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110.
王鐘凰. 2005. 利用乙醇劃分沈澱、超過濾與冷凍-解凍循環分離靈芝菌絲液態培養物中具分支之(1,3)-beta-D-葡萄聚醣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72.
吳啟瑞. 2005. 利用不同直鏈澱粉含量之系列稻米品種為模式 探討影響澱粉膠體特性之因子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96.
林惠美. 2005. 蓮藕澱粉顆粒結構之不均勻性與其衍生應用. 園藝學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208.
陳純敏. 2005. 澱粉糊精的物理性質與微波輔助之生產方法. 食品科技研究所. 臺灣大學. p. 94.
留言列表